三、燃料电池适合中国吗?
前面说到的是燃料电池在技术方面的难点。如果国家真的要大力发展燃料电池,那么我相信这些难点在几年内是可以被攻克的。但是要推广燃料电池,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,更多的挑战在于产业链的上下游,包括氢气的生产和运输、加氢站的建设。
日本的燃料电池产业之所以强大,是因为它们很早就确立了氢能源社会的长远规划。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家庭中大范围使用燃料电池的国家,从2002年开始,日本就陆续发布了许多促进氢燃料电池发展的政策。日本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领先,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产物。
在日本燃料电池汽车上市不过3年,而普通家庭使用氢能源已近10年。ENE-FARM家用热电共生系统利用天然气提取氢气,注入燃料电池中发电,再用发电时产生的热能来供应暖气和热水。
ENE-FARM系统于2009年上市。到2015年,价格下降了一半,装机量超过14万台。ENE-FARM系统带动了氢气的生产、运输等环节的发展,为日本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提供了前提条件。
在日本,氢气的来源很环保,主要是工业废气和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。
氢气的运输也是整个燃料电池产业链当中的关键一环。图中这种运输车的储氢罐压力为45MPa,相比Mirai上70MPa的储氢罐,成本会低不少,它一次可以装载24.3kg的氢气。
日本的加氢站建设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。我们在试驾丰田Mirai的过程中,体验了一次加氢服务,感觉还是非常方便快捷的。
截止2017年8月,日本已建成的加氢站达到了91座。日本政府计划在2020年把加氢站的数量提升至160座,在2025年达到320座。
近100座加氢站对日本这个国家来说并不多。不过单看东京都地区,加氢站已经称得上密集了,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完全没有问题。
相比日本,中国发展燃料电池有优势,也有劣势。优势在于,中国的风电资源丰富。风电不够稳定,很多电能没有进入电网,而是浪费了。如果用风电来电解水制氢,能够减少浪费,是非常合适的。
但是,中国幅员辽阔,氢气的运输是个大问题。一辆半挂油罐车可以运输30t左右的燃油,换成氢气,却只能容纳数百公斤。同时,高压设备成本不菲,加氢站的建设更是需要耗费巨资。
更重要的是,中国有强大的电网,但没有日本那样长远的氢能源社会规划。对中国来说,电的问题好解决,氢的问题不太好解决。
目前纯电动依然是新能源的主流,但是日本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努力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。
我们应该看到,中国在纯电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,但是这种优势非常脆弱,它并非基于技术的领先,而是得益于政策的扶持。而在燃料电池领域,中国则大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。日本车企要做出一款优秀的纯电动汽车是非常容易的事情,但是中国车企在目前则没有制造优秀燃料电池汽车的能力。
从中国的产业结构来看,发展燃料电池并不是一种非常经济的选择,我们不必像日本一样押注燃料电池。但是,新能源产业的路线之争还未尘埃落定,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有必要未雨绸缪,对燃料电池技术进行持续的研发。
编辑点评:燃料电池虽好,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国家。综合各方面来考虑,中国目前选择了纯电动汽车这条路。但是我们也应该持续关注、研究其他的新能源技术,做好足够的技术储备。
相关内容回顾:
再过6天,比亚迪的路天总可能要肝儿颤了!为什么?吉利银河星耀8 EM要在4月9号预售了。没错,就是那个自称5米、3L油耗、一眼豪华的的银河星耀8。你要说比亚迪汉现在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?
日前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宝马全新一代X5车型路试谍照图片,新车目前正在海外道路进行冬季测试,最快将于2026年一季度首发亮相,并将于同年8月开启投产工作,且有望在同年年底前上市开售。而国产全新一代X5长轴距版车型,也有望在2026年内同步推出,后期也将与奔驰即将推出的GLE长轴版以及奥迪Q7、凯迪拉克XT6等车型展开竞争。
日前海外媒体再次曝光了一组日产改款奇骏车型最新消息,新车计划将于2026年中期首发亮相,预计最快将于同年年底或2027年初上市开售。同时国产改款奇骏车型则有望在2026年底前陆续推出,后期也将继续与丰田RAV4、比亚迪宋以及吉利星越L等车型展开竞争。
日前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本田全新Prelude Coupe车型实车内饰谍照图片,新车计划将于今年年底率先在日本、欧洲以及北美市场上市开售。同时新车也有望在后期,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,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丰田86、斯巴鲁BRZ等车型。
日前海外媒体再次曝光了一组马自达全新SUV车型路试谍照图片,新车海外版车型将定名为“CX-6e”,最快将于本月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首发亮相,其国产车型将定名为“EZ-60”,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大众途观L/探岳L、比亚迪宋L以及零跑C10等车型。